文:翁聞惠(諮商心理師)
當前疫情的影響下,我們在新聞、政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,被灌輸許多訊息;為了瞭解其正確性,我們免不了會積極的蒐集許多情報,然而面對龐大而多元訊息的環境,可能會使你感到不安、慌張、憤怒甚至無助。除了生理上的照顧,請讓我們一起照顧心理健康,關心你的情緒。
情況一:不自覺對周遭的人築起防備心
在這疫情時期無人倖免,大家共同在這樣緊張的氛圍中生活。「生活」是日常,因此維持日常生活原有的需求與作息是重要的。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能夠在尊重彼此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前提下互動,才能夠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「不得不」以及「未能盡善盡美」的情況。
人心惶惶之際,需要有更多的尊重及體諒,帶著重視自己及他人需求的心情互動,便能夠展現及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。善用網路社交,保持日常人際的交流與連結,同理與支持是滿足愛與歸屬需求的重要元素。
心理師小提醒:在留意物理距離的同時,也請關心你我心理的溫度。
情況二:當計畫頻繁被更改或取消,而感到無助
人在慌亂之中,常常都會遺忘自己原本就具有的重要「資產」。當因為計畫被打亂而感到慌亂不安時,請先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軸線上,想一想在你原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你所重視的,而目前又有哪些是你能夠自己安排與解決的事情。試著從那些你熟悉、且可規劃的事情開始著手。
我們的生活都需要有「依據」,依據使我們有「目標」而感到安心。因此當你感到不知所措時,更應該記得維持平時的規律作息,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的行動,例如定時定量的三餐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,也藉此增加自己的掌控感,簡單來說就是持續過生活。
當重新定位後,你將找回你所重視的幾個小目標作為生活方向。生活雖是由計畫所指引,然而當計畫被更動時,不要忘了身為生活主導者的你,可以運用你手中原有的資源,重新規畫生活導向。
心理師小提醒:找回自己生活中的「經緯度」,從已知的地方出發。
情況三:工作環境的風險,影響思緒及注意力
持續維持平時的防範措施(口罩、裝備、消毒)以及體力(睡眠)、營養(維他命、均衡飲食)、能量的補充(放鬆方法、心情的轉換、人際的支持、抒發情緒的管道)。當了解自己已經做的準備有哪些時,也較能夠從資訊混雜引起的焦慮狀態中回到理性的思考上,穩住自己原有的生活步調以及緩解不安的情緒。
在面對家人、親屬的污名化互動所造成的不適,能夠先回應對方的關心及焦急,並告訴對方你或者工作機構目前已作出的配套措施,若有需要也能夠提出你希望家人或親屬協助的地方,重要的是你能夠找到一同討論這些擔心的夥伴,不論是家人或同事,方能協助你保有在工作上的支持及動力。
尋找穩住自己情緒的方法,在此期間做好自我照顧和培養幽默彈性的心情,能夠協助你調整工作狀態,回到日常的軌道中。
最後提醒每一位夥伴,不管你的工作性質為何或身在何處,都是重要的防疫成員,在自己所處的範圍盡力做到保護自我、他人及環境的行動。相信透過大家齊心協力朝向共同的目標努力,勢必能夠一起度過這次的難關。
心理師小提醒:提醒與了解你已為自己做的防範措施,並重視自我照顧。
↓閱讀全文請點擊↓
Comments